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完整维权指南在劳动关系中,书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基础法律文件。本文针对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常见情形,系统梳理双倍工资赔偿标准、无固定期限合同认定规则及劳动关系证明要点,通过真实场景案例解析,帮助劳动者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赔偿概述在职场中,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但部分用人单位却未依法履行这一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依据该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对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行为的一种惩罚性赔偿规定,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 二、赔偿的具体标准及相关细节双倍工资的计算与期限计算基数双倍工资的计算通常以劳动者每月应得工资为标准,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劳动者前 12 个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计算期间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支付期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例如:
劳动者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单位直到 2024 年 10 月 1 日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双倍工资的计算期间为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共 8 个月,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这 8 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如果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双倍工资的支付最长不超过 11 个月,即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到用工满一年的前一日。 满一年未签合同的法律后果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将长期存在,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稳定,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继续支付双倍工资即使满一年后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仍需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共 11 个月的双倍工资,且从满一年之日起,用人单位还需按月支付正常工资。 特殊情形下的赔偿未续签劳动合同若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继续留用劳动者但未续签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续签的,同样适用双倍工资的规定。如果超过一年未续签,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共 11 个月的双倍工资。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劳动者实际在单位工作,接受单位管理、指挥与监督,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通过提供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劳动关系认定的关键要素认定劳动关系的核心标准主体适格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等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应是合法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 从属性劳动者在组织上、经济上和工作安排上需从属于用人单位,即劳动者需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安排,其劳动成果需归属于单位等。
例如:
单位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考勤制度等,劳动者需按照单位的要求进行工作,这就体现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从属性。 认定劳动关系的辅助证据工资支付凭证如银行工资流水记录、工资条等,这是证明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并获得报酬的直接证据。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是劳动关系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保缴纳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关联。 工作证件、考勤记录工作证、工牌等证件以及单位的考勤表、打卡记录等可以证明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接受单位管理的事实。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这些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是通过用人单位的招聘等程序进入单位工作的,是劳动关系成立的过程性证据。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在特殊情况下,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辅助证据,但需注意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证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