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 “新规被打还手不算互殴”(一)新规的核心内容2025 年 6 月 27 日,治安管理处罚法迎来了重大修订。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进行制止,只要制止行为在合理限度内,就不会受到处罚。这充分体现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为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的自我防卫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二)新规的现实意义新规的出台在现实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扭转传统观念:过去很多地方在处理治安案件时,倾向于“和稀泥”式执法,导致“被打还手就是互殴”的观念一度先入为主。新规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让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不再因担心被认定为互殴而不敢反抗。 2. 维护公平正义:新规明确了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有权进行制止,且只要制止行为在合理限度内,就不会受到处罚。这充分体现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有助于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分清是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案例:张先生在街头遭遇李某持刀威胁,张先生为保护自身安全,夺刀将李某刺伤。根据新规,张先生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最终认定张先生无责,其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二、新规背后的立法考量与社会背景(一)立法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室负责人指出,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已近 20 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管理处罚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的要求,应对新出现的治安管理问题,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订和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新法的修订旨在提升执法效率与公正性、加强公民权利保护、完善未成年人违法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此次修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围绕社会治安管理的新问题、新挑战,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二)社会背景与问题近年来,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昆山反杀案中,于海明在面对持刀行凶的刘海龙时,夺刀反杀的行为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这一案例成为推动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改革的重要契机。 在淄博张女士的案件中,张女士遭受醉酒男子攻击,本能还手自卫却被认定为互殴,导致受害者权益受损。这些案例凸显了在治安管理领域明确正当防卫规定的迫切性,新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公民的自我防卫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持。 案例:李女士在深夜回家途中,遭遇一名男子尾随企图抢劫。李女士为挣脱攻击,用随身携带的钥匙划伤了男子的手臂。根据新规,李女士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公安机关未对其采取任何处罚措施,反而对涉嫌抢劫的男子进行了立案侦查。 三、新规实施对执法实践的影响(一)对执法理念的转变新规实施后,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行为性质的甄别,不能简单地以“双方动手”作为互殴的认定标准。执法人员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的起因、过程和后果等综合因素,判断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 这一转变要求执法人员具备更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治安案件中准确适用法律。同时,也对执法程序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二)对案件处理的具体影响1. 明确正当防卫与互殴的界限:在判断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时,应重点考虑行为人是否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等要素。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即使造成了一定损害,也不应予以处罚。 2. 强化证据收集与审查: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更加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工作。通过现场勘查、视频监控、证人证言等多种方式,全面还原案件事实,为准确适用法律提供坚实依据。 3. 保障公民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充分保障行为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听取其对行为性质的解释和说明。对于行为人提出的正当防卫主张,应当认真审查并作出合理认定。 案例:王先生在超市购物时,与一名男子因排队问题发生口角,男子突然动手推搡王先生。王先生为避免进一步伤害,将男子推开,导致男子摔倒受伤。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超市监控视频还原了事件经过,认定王先生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存在互殴情形,最终对王先生不予处罚。 四、苏州律师法律咨询团队解读典型案例与实务建议(一)典型案例分析1. 昆山反杀案:于海明在面对刘海龙持刀行凶时,夺刀反杀的行为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这一案例确立了正当防卫认定的重要标准,即在面对严重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不一定构成防卫过当。 2. 淄博张女士案:张女士在遭受醉酒男子攻击时,本能还手自卫却被认定为互殴。后经律师介入和法律援助,张女士的行为最终被重新认定为正当防卫,维护了她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例凸显了新规出台前在正当防卫认定上的模糊地带,以及新规实施后对类似案件处理的积极影响。 (二)苏州律师法律咨询团队的实务建议1. 增强法律意识:公民应加强对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了解,明确自己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了解法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 保留证据:在遭遇不法侵害并采取防卫行为后,应尽可能保留相关证据,如现场监控视频、证人联系方式、受伤照片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执法调查和法律程序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3. 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存在疑问或不满,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律师可以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分析、诉讼代理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赵先生在一场纠纷中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均有受伤。赵先生在被拘留后,家属及时联系了苏州律师法律咨询。律师通过详细分析案件情况,发现赵先生的行为存在正当防卫的成分。经过律师的努力,公安机关重新审查了案件,最终认定赵先生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对其予以释放并撤销了案件。 五、总结与展望新规被打还手不算互殴,这一规定在法律层面为公民面对不法侵害时的自我防卫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公民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将得到更好的维护。 在未来的生活中,当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也要注意行为的合理限度,避免防卫过当。如果您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建议及时咨询专业苏州律师法律咨询团队机构,让专业律师为您提供权威、精准的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