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离婚律师

苏州离婚律师刘逢欣
苏州工业园区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电话地址

苏州刑事律师解读:聚众斗殴是刑法多少条?构成要件、量刑与辩护要点全解析

来源:聚众斗殴是刑法多少条 作者:苏州刑事律师
摘要:聚众斗殴是刑法多少条?苏州刑事律师结合2025年司法解释,从刑法292条规定、构成要件、量刑阶梯、辩护空间到实务流程,为您提供系统、可落地的刑事法律指引。.........

一、法律定位:聚众斗殴是刑法多少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与量刑幅度。该条位于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之中,其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场所安全与社会秩序稳定。

1.1 条文原文

刑法第292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2 条文关键词拆解

从法条可见,成立本罪的核心要素包括“聚众”“斗殴”“首要分子或积极参加者”以及四类加重情节。下文将逐一展开。

二、构成要件精解

2.1 客体要件:公共秩序与社会安宁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的正常秩序,也涵盖社会公众的心理安全感。司法实践中,只要行为发生在学校、商圈、车站、码头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即可推定对公共秩序造成实际威胁。

2.2 客观要件:三人以上相互殴斗

“聚众”要求双方或一方纠集三人以上实施殴斗;“斗殴”则强调具有对打性质,单纯一方被打、另一方围观看热闹不构成本罪。2025年最新司法解释再次明确,临时起意加入者亦计入人数,但围观、拉架人员除外。

2.3 主体要件:首要分子与积极参加者

首要分子指发起、策划、指挥斗殴的人;积极参加者指出于逞强争霸、报复泄愤等动机主动参与打斗的人。司法文件强调,被裹挟到场、仅实施轻微推搡或进行救助的人员,可不作犯罪处理。

2.4 主观要件:故意与动机

行为人需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公共秩序仍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动机多为逞强好胜、报复泄愤、争夺地盘等,无论动机如何,均不影响本罪成立,但在量刑环节可作为酌情因素。

案例:临时起意加入者被认定积极参加者

2024年8月,A市某酒吧门口,甲某与乙某因琐事发生口角,甲某纠集丙、丁二人,乙某亦电话叫来戊、己二人,双方共六人互殴。庚某路过现场,因与甲某相识,临时起意加入并踢踹对方。法院审理认为,庚某虽未参与预谋,但其主动加入打斗,作用积极,认定为积极参加者。

三、量刑阶梯与实务幅度

3.1 基础档: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适用本档需同时满足:参与人数较少(一般10人以下)、未造成人员轻伤以上后果、场所非交通要道、未持械。司法大数据显示,2024年度基础档平均刑期为有期徒刑8—14个月,缓刑适用率约为41%。

3.2 加重档: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备下列四种情形之一即转入加重档:

(1)多次聚众斗殴:指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不要求每次都构成犯罪;

(2)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通常指单案参与人数20人以上或引发群众大量聚集;

(3)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学校、医院、地铁口、高架桥匝道等;

(4)持械:包括管制刀具、钢管、甩棍、砖头等足以造成人身危险的工具,不要求实际使用。

2024年加重档平均刑期为有期徒刑3年6个月—5年2个月。

3.3 结果加重:转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不再以本罪论处,而是依照故意伤害罪(刑法234条)或故意杀人罪(刑法232条)定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实务中,需区分“实行过限”情形: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重伤害或杀人行为,由直接行为人单独承担更重罪责。

案例:持械斗殴致人死亡转定故意杀人

2023年10月,B市某工地门口,甲乙两方共15人持械斗殴。其间,甲某持匕首捅刺乙某胸部致其死亡。法院认定甲某行为已超出聚众斗殴共同故意,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其余首要分子仍定聚众斗殴罪,处4—7年不等。

四、证据体系与侦查要点

4.1 书证:通话记录、微信群聊天记录

侦查机关通常调取案发前后24小时内嫌疑人之间的通话清单、微信群“约架”记录、转账记录(用于购买工具或支付交通费用)等,以证明预谋与组织过程。

4.2 视听资料:监控、手机录像

公共场所监控录像与围观群众手机视频是还原斗殴过程的核心证据。2025年起,多地公安机关已接入“雪亮工程”平台,可快速调取城市高点、车载、无人机等多维视频。

4.3 鉴定意见:伤情、器械

对受伤人员出具法医伤情鉴定;对现场遗留的刀具、棍棒进行工具痕迹鉴定,以确认是否属于管制器具及与伤口的对应关系。

五、辩护空间与实务技巧

5.1 罪名之辩: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

若一方仅单方殴打、另一方被动防卫,可考虑改为寻衅滋事罪;若打斗出于特定伤害目的,且对象明确,可争取故意伤害罪,量刑反而可能更轻。

5.2 主从之辩:区分首要分子与积极参加者

对仅到场壮势、未动手或仅实施轻微推搡的嫌疑人,可主张属于“一般参加者”,争取治安处罚或相对不起诉。

5.3 情节之辩:自首、立功、赔偿谅解

案发后主动投案、协助抓捕同案犯、一次性赔偿受害人并取得谅解的,可减少基准刑20%—40%。2024年江苏某基层法院数据显示,取得谅解的聚众斗殴案件缓刑适用率提高至63%。

六、诉讼流程与时间轴

6.1 公安阶段:立案到移送审查起诉

普通案件2—3个月;重大复杂案件经批准可延长至7个月。律师在此阶段可提交《不予呈捕意见书》《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书》。

6.2 检察阶段:审查起诉到提起公诉

一般1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认罪认罚案件,检察官会提出量刑建议并签署具结书。

6.3 法院阶段:开庭到宣判

简易程序20日内审结;普通程序2—3个月;附带民事诉讼的可再延长3个月。被告人当庭认罪、赔偿到位、具备社区矫正条件的,可争取缓刑。

七、常见问题答疑

7.1 一人被打多人围观是否构成聚众斗殴?

不构成。聚众斗殴要求双方或一方纠集三人以上相互殴斗,围观人员未实施斗殴行为的不计入犯罪人数。

7.2 持械但斗殴未实际使用,是否加重?

只要随身携带足以造成危险的器械即构成“持械”,是否使用不影响加重情节成立。

7.3 未成年人参与聚众斗殴如何处理?

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负刑责,故一般聚众斗殴不构成犯罪,可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八、结语与行动指引

聚众斗殴并非简单的“打群架”,其背后涉及公共秩序、人身安全和刑事风险。若您或家人卷入相关事件,务必第一时间联系苏州刑事律师,在侦查初期即着手固定有利证据、争取取保候审、制定精准辩护方案。把握刑事诉讼的“黄金37天”,往往比事后补救更为关键。

本文由本网苏州刑事律师专业团队依据现行刑法及2025年司法解释撰写,仅供普法学习参考,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律师。

苏州工业园区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有哪些
法律咨询

更多>>

● 咨询热线:13812605387

● 执业律所:江苏平江新律师事务所

● 律所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州中心

A座8楼

● 苏州律师微信咨询:

苏州律师事务所推荐

免费咨询电话 13812605387        咨询QQ 147836285       备案号 苏ICP备16017884号-1       © 2016-2022 law0512.net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