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三方结构1.1 三方主体的职责划分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单位是“用工单位”;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指挥下提供劳动。辞退是否产生赔偿,必须区分“退回”与“解除”两层动作:用工单位把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不等于劳动关系解除;只有派遣单位作出解除决定,才触发赔偿义务。 1.2 现行法律依据截至2025年7月,《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至六十七条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仍是判断赔偿问题的核心规范,未出现新的立法变动。 第二章 劳动者被辞退的五种常见情形2.1 过错性解除——无赔偿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列过错,如严重违纪、严重失职、刑事责任等,派遣单位可即时解除,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2.2 无过错性解除——N或N+1符合第四十条、四十一条情形,如医疗期满不能工作、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经济性裁员等,派遣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后解除,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N);未提前通知的,再加1个月代通知金(N+1)。 2.3 违法解除——2N派遣单位未证明法定事由或未履行法定程序即解除,应支付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2N)。 2.4 用工单位违法退回后解除——2N用工单位无法定理由退回,派遣单位据此解除,同样构成违法解除,需承担2N赔偿。 2.5 合同期满终止——N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签而劳动者拒绝外,合同期满终止应支付N个月经济补偿。 第三章 赔偿金额的计算标准3.1 工作年限的认定从入职派遣单位之日起算,每满12个月算一年;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 3.2 “月工资”的口径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平均数为基数,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费、福利费用。 3.3 封顶与下限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按三倍封顶;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按最低工资计算。 案例1:小张2021年3月入职派遣公司,被派往工厂工作,2025年7月工厂以业务调整为由无过错退回,派遣公司随即解除。小张解除前12个月平均工资6000元,工作4年4个月,应得经济补偿4.5×6000=27000元;若派遣公司未提前通知,则为5.5×6000=33000元;若解除程序违法,应支付赔偿金9×6000=54000元。 第四章 举证责任与证据清单4.1 劳动者需要提交的证据1 劳动合同、派遣协议;2 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3 解除或退回通知书;4 考勤、工作成果记录;5 医疗记录(如涉病假解除)。 4.2 用人单位的举证范围1 解除理由的事实依据;2 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并向劳动者公示;3 解除前已履行通知工会程序;4 已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已支付代通知金。 第五章 劳动仲裁与诉讼流程5.1 仲裁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限制。 5.2 仲裁管辖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5.3 仲裁请求写法“请求裁令被申请人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元;请求裁令被申请人出具解除证明。” 5.4 诉讼衔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的追偿规则6.1 内部追偿条件若因用工单位过错导致派遣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派遣单位可依《劳务派遣协议》向用工单位追偿,包括赔偿金、仲裁费、律师费等合理支出。 6.2 连带赔偿情形用工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与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者可择一或同时主张。 案例2: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发生工伤,用工单位未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派遣单位已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后,可依协议向用工单位全额追偿。 第七章 特殊场景处理7.1 停工留薪期被解除员工因工受伤尚在停工留薪期内,派遣单位不得解除;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应支付2N赔偿并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7.2 女职工三期内解除孕期、产期、哺乳期被违法解除,除2N赔偿外,仍需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三期待遇损失。 7.3 医疗期解除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被解除,同样构成违法解除。 第八章 劳动者维权实务指引8.1 第一时间收集证据收到解除通知当日即拍照、录像保存,并立即下载电子考勤、工资条。 8.2 “三步走”策略1 与派遣单位协商;2 协商不成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并申请仲裁;3 对仲裁不服提起诉讼。 8.3 劳动仲裁律师在线咨询模板“本人2020年5月入职派遣公司,平均月薪8000元,2025年8月被用工单位以‘组织架构调整’为由退回,派遣公司当日解除。请问能否主张2N赔偿?需要哪些证据?” 第九章 用人单位合规提示9.1 解除前的合规清单1 确认解除事由符合法定情形;2 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3 通知工会并听取意见;4 出具解除证明并办理档案移交。 9.2 退回与解除的衔接用工单位退回应出具书面退回通知并说明理由;派遣单位收到退回通知后,应评估是否符合解除条件,再行决定。 第十章 未来展望与建议10.1 立法动态2025年立法计划未将《劳动合同法》修订列入,现有规则保持稳定。 10.2 数字化仲裁北京、上海、广州已实现劳动争议在线立案、远程庭审,劳动者可足不出户完成仲裁申请。 10.3 建议总结劳动者:保存证据,及时仲裁;派遣单位:完善流程,避免违法解除;用工单位:合法退回,减少连带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