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缘起:70年倒计时带来的集体焦虑“您所购房屋土地使用期限至2090年9月6日止。”拿到不动产权证那一刻,许多人才注意到页面最下方的这行小字。掐指一算,房子只剩不到六十年,心中不免打鼓:到期后土地会不会被收回?要不要补缴巨额出让金?买卖时会不会因“高龄”而贬值?面对购房者的普遍疑问,苏州房产律师在咨询中反复解释:房子产权到了70年后怎么办,《民法典》已给出“自动续期”的定心丸,但费用如何、流程怎样,仍需结合国家后续规定与地方操作细则方能落地。 二、法律坐标: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到《民法典》的演进 1 1990年《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首次明确居住用地最高出让年限为70年,期满可“申请续期”,但未言明是否缴费。 三、自动续期的含义:无需申请、无需批准、无需登记?1 自动续期的法律性质自动续期并非“免费续期”,而是指土地使用权在70年届满后依法延续,权利人无需主动提出续期申请,也无需行政机关逐一审批,即可继续合法使用土地。 2 登记操作空白目前自然资源部尚未发布统一的续期登记细则,各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届满续期”业务暂无具体流程。实务中,只要房屋未拆除、未灭失,权利人可正常办理转移、抵押、继承登记,系统不限制土地剩余年限。 3 “自动”不等于“免费”立法机关将费用问题留给后续行政法规,意味着国家保留征收土地出让金或年租金的权利,但征收标准、减免条件、收取时点尚未明确。 四、续期费用猜想:免费、补缴还是年租?1 免费续期观点支持者认为,购房者在高房价中已一次性包含70年土地出让金,自动续期应理解为“零成本”,否则将加重居民负担,削弱物权稳定性。 2 补缴出让金观点参考深圳、温州早期个案,续期按基准地价一定比例(如35%)补缴,面积100平方米、基准地价每平方米1500元的房屋,一次性补缴约5万元。 3 年租制观点专家建议引入年租,按房屋建筑面积×低税率(如0.5%)逐年收取,既体现土地国有,又避免居民一次性支出压力过大。 4 差异化减免对唯一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老旧小区实施减免;对高档住宅、多套房产阶梯式收费,兼顾公平与财政可持续。 五、实务流程:届满前后业主需要做什么?1 届满前无需主动申请,可继续居住、出租、出售;房屋交易时,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因年限届满拒绝过户,买方无需额外审查续期材料。 2 届满当日系统不自动锁定,不影响水电燃气正常使用;国家若出台缴费政策,预计会设置宽限期(如一年)便于业主集中办理。 3 缴费政策落地后业主按当地标准缴纳续期费用或申请减免,领取新的不动产权属证书或在原证上备注“续期”;未缴费的,不影响居住权,但可能影响转让、抵押。 六、不同类型用地的续期规则1 住宅用地自动续期,费用政策待定,短期内无收回风险。 2 商业、办公、旅游用地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后,续期需提前一年申请,重新签订出让合同,按市场评估价补缴出让金,标准高于住宅。 3 工业、仓储用地参照商业用地,需申请续期,符合规划、环保等要求,补缴出让金后继续使用。 七、买卖与抵押:高龄房产的交易风险1 银行按揭多数商业银行要求“土地使用年限+贷款期限≥40年”,房龄超过30年的,首付比例可能提高或利率上浮,但70年届满前仍可正常贷款。 2 买家心理部分购房者对剩余年限敏感,倾向选择房龄较新的项目;自动续期政策普及后,年限因素对价格影响逐步减小。 3 评估价值评估机构通常以建筑年代、维护状况、地段配套为主要参数,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对单套住宅评估值影响有限,但对整宗商业物业影响显著。 八、继承与赠与:续期节点如何传递 1 继承:继承人可凭公证文书或法院裁判文书办理转移登记,不受土地年限影响;若继承发生时点已届满,继承人同样适用自动续期。 九、城市更新:旧改、征收与续期的交叉1 旧改项目若小区纳入旧改,政府通过协议方式重新出让土地,业主可获回迁房或货币补偿,新证重新记载70年期限,原届满问题不再存在。 2 房屋征收因公共利益征收,政府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给予补偿,土地剩余年限不影响补偿单价,但会纳入评估因素。 3 协议收回政府与业主协商收回土地使用权,参照市场价格给予补偿,适用于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线性工程。 十、地方探索:深圳、温州、海宁的先期样本深圳案例:某小区土地年限至2020年届满,政府按基准地价35%一次性收取续期金,每平方米约450元,100平方米房屋一次性补缴约4.5万元,后续不再按年收取。 温州案例:部分住宅用地因历史原因仅有20年期限,届满后政府按评估地价约30%收取续期金,业主可选择续期至70年或保持原年限。 海宁试点:对唯一住宅且面积小于144平方米的业主,续期金减免50%;超过144平方米部分全额收取,体现差异化调节。 十一、房地产税联动:续期与税负的平衡自动续期被视为房地产税的法理基础之一,只有土地使用权可延续,房屋才能成为真正的“恒产”,进而纳入财产税征收范围。未来政策走向可能是:续期象征性收费或减免,同时通过房地产税“细水长流”,实现土地收益与公共服务支出相匹配。 十二、实务问答:高频疑点一次说清1 产权年限从何时算起?从开发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之日起算,与购房者何时买入无关,因此期房交付时已“缩水”两三年属正常现象。 2 公寓40年到期后怎么办?商业性质公寓不适用自动续期,需提前一年申请,按市场评估价补缴出让金,标准高于住宅。 3 补缴金额会超过房价吗?专家普遍预测,住宅续期金将控制在合理范围,象征性收费或结合房地产税分年收取,不会一次性超过房价。 4 不缴费会被赶出房子吗?不会。自动续期保障业主继续居住,未缴费可能影响转让、抵押,但居住权不受剥夺。 5 农村宅基地会70年到期吗?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无使用年限限制,不适用70年续期规则。 十三、律师提示:如何把政策空白转化为个人确定 1 交易前查年限: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土地起算日与剩余年限,避免信息不对称。 十四、结语:给时间以耐心,给政策以信任70年土地使用权的设定,源自上世纪90年代借鉴香港模式的改革探索,如今已成为城市住宅的普遍规则。《民法典》用“自动续期”四个字,为千家万户吃下“定心丸”:土地不会随意收回,房子可以安心传承。至于房子产权到了70年后怎么办,在立法机关未出台具体收费办法前,业主只需保持关注、无需过度焦虑。未来无论选择象征性补缴、年租制还是税收式续期,政策都会兼顾居民承受能力与土地公有制底线。让时间给出答案,让法律保障恒产,让每一扇窗背后的灯火,都能在法治的护佑下长久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