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缘起:为何“加盟费可以退回来吗”热度居高不下打开裁判文书网,输入“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大量相关案件便映入脸帘,其中“加盟费可以退回来吗”成为当事人最集中的疑问。对加盟商而言,一旦品牌方承诺的“日进斗金”落空,加盟费往往成为能否止损的关键。为了一次性说清法律依据、退费情形、证据要点与计算标准,本文由加盟商合同纠纷律师团队结合《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民法典》及2024年度各地判例,撰写逾八千字实务指引,供创业者、法务及执业律师检索、引用。 二、法律渊源:从行政法规到司法解释的立体梳理1. 行政法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七条: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两店一年”)。第十二条: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冷静期)。 2. 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3.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特许人未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被特许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特许人请求返还已经支付的加盟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特许经营资源实际使用情况、合同履行程度、双方过错等因素,酌情确定返还金额。 三、退费路径总览:法定与约定并行1. 冷静期单方解除;2.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3. 特许人违约;4.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5. 协商一致解除;6. 诉讼/仲裁解除。 四、冷静期:法律赋予的“后悔药”1. 法定期限条例未明确具体天数,司法实践以“是否实际使用特许经营资源”为判断标准,通常认为签约后30日内且未开店、未接受核心培训、未获取技术手册的,可全额退费。 2. 合同未约定冷静期不影响加盟商行使法定解除权,但需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合理期限一般参照行业惯例及合同履行程度综合认定。 3. 证据要点① 合同签订日期;② 首次培训、选址、设计图、物料发货记录;③ 店铺是否实际营业;④ 微信、邮件等沟通记录。 五、合同无效:三大硬伤直击退费核心1. 无“两店一年”资质特许人成立不足一年或仅有一家直营店,合同可被认定无效;法院通常判决全额返还加盟费,但会扣减已实际提供的选址、设计等合理成本。 2. 未备案《条例》第八条: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未备案不导致合同当然无效,但可作为欺诈或违约的佐证,增加退费概率。 3. 虚假宣传伪造盈利数据、虚构直营店数量、冒用商标、承诺“三个月回本”,构成欺诈,加盟商可请求撤销合同并全额退费。 六、特许人违约:常见情形与退费比例① 未按约定提供选址、培训、开业指导;② 供货价格高于市场均价30%以上;③ 强制购买不必要的设备物料;④ 区域保护缺失,同一商圈密集开店;⑤ 商标被撤销或存在侵权纠纷。法院通常根据违约程度、影响范围、已提供服务价值,酌情判决退还30%—90%加盟费。 七、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疫情、政策调整国家禁止学科类培训、疫情封控导致商场关闭,可适用《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情势变更原则,请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法院一般扣除已提供服务的合理成本后,返还剩余部分。 八、协商与诉讼:从谈判到判决的六步曲1. 律师函:固定证据、表明立场;2. 协商谈判:提出退费方案,可接受分期;3. 投诉举报:向市场监管局、商务局举报无资质经营;4. 证据保全:公证微信记录、网页宣传、物料清单;5. 诉讼/仲裁:主张解除合同+返还加盟费+赔偿损失;6. 强制执行:扣划账户、拍卖财产、列入失信名单。 九、证据清单:决定退费比例的关键① 合同及补充协议;② 付款凭证、收据、发票;③ 品牌方宣传册、官网截图、招商PPT;④ 微信、邮件、录音、视频;⑤ 选址记录、培训签到、物料清单;⑥ 店铺照片、营业数据、亏损报表;⑦ 商标查询结果、备案查询截图;⑧ 行政投诉回执、行政处罚决定书。 十、退费计算:法院酌减的四大因素1. 实际使用资源:培训天数、物料价值、设计图数量;2. 合同履行时间:开业一个月与开业一年比例不同;3. 双方过错程度:资质缺失、虚假宣传、未尽核实义务;4. 行业惯例:餐饮、教育、零售不同业态成本差异。 十一、典型案例:判决结果与理由摘要【案例1】C省D市,原告支付加盟费39800元,4日内提出解除。法院认为被告不具备“两店一年”资质、未在合同中约定冷静期,酌情扣减已提供的选址服务成本,判决返还33000元,返还比例83%。 【案例2】E省F市,原告支付加盟费15万元,实际经营8个月后停业。法院认为被告未按约定提供3个月运营指导,存在违约,但原告已使用品牌资源,判决返还15万元,返还比例100%,扣除物料款后实际返还12万元。 十二、给不同主体的行动清单1. 加盟商签约前核查“两店一年”与备案信息;付款时备注“加盟费”并索要发票;未开业前尽量通过书面方式提出解除;保存全部沟通记录。 2. 品牌方确保具备法定资质并在商务部备案;在合同中明确冷静期、退费条件、已提供服务计价方式;建立退费审批流程,避免诉讼成本。 3. 律师收案后48小时内封存证据、发送律师函;选择解除合同+返还财产案由,避免缔约过失责任举证困难;申请行为保全,防止被告转移资产;庭审中围绕“资质+宣传+履行+过错”四维举证。 十三、结语:退费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规则之下的权利救济“加盟费可以退回来吗”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穿透合同条款、资质合规、履行程度与双方过错进行综合判断。加盟商合同纠纷律师提醒:冷静期是法定权利,不因合同未约定而丧失;资质缺失、虚假宣传是退费利器,但需固定证据;越早提出解除,返还比例越高。法律不保护权利的睡眠者,了解规则、及时行动,才能在创业失败时把损失降低,为下一次出发保留底气。 |